“90、95后这帮小崽子都在想什么?”
在做结案报告时
在brainstorming时
在被老板痛批时
甲方市场部的大佬和乙方的CD、AD们
一定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
然而
即便他们把公司所有年纪最小的同事
全部关进小黑屋使劲压榨
却依旧得不到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
然而,互联网品牌一直以来都以其快速顺应发展著称,不论以事件紧抓年轻人的眼球,还是输出态度形成年轻亚文化,去解析他们的营销案例中,说不定可以更接近这个答案。
前不久腾讯视频发出了 “好时光一起燃”的品牌精神,给了我们更多关于年轻人洞察的思考。
他们先是与新世相合作,征集了3000多个燃故事,让十号线地铁变成了“好时光列车”。同时,他们利用《鬼吹灯之黄皮子坟》、《明日之子》、《逆袭之星途璀璨》以及《全职高手》4个头部内容和多位青年意见领袖,一起在帝都15号线望京站发布了燃宣言。
当然,这还不是全部。他们还联合“QQ-X计划”、壹基金、“地球站公益创业工程”发起 “点亮地球一起燃”活动,通过乘坐热气球看日出体验“燃”时刻与青年领袖“燃时光分享会”,带给大家全方位的“燃”精神体验。同时配合直播,让所有人一起见证了这次活动的盛况。腾讯视频这一举措,似乎就是要用“燃”的精神和现在流行的“丧”杠上一杠。
然而,这次活动的背后,是腾讯视频年轻化的决心,他们挖掘到了年轻人内心洞察中,一些更本质的东西。
1、燃或者丧不重要,重要的是释放感
90后捧红了“丧文化”,让好多品牌一股脑扎进了这个怪圈子。一时间地铁上、马路边,哪儿都是“丧文化”语录,一次两次挺新奇,久了也就乏味了。他们不知道的是,年轻人喜欢的不是“丧文化”本身,而是“丧文化”带来的释放感。毕竟,把自己日常生活里的不痛快说出来,也是一种痛快的表达形式。
反着释放的路子通了,不代表正着的路子走不通,腾讯视频的“好时光一起燃”证明了这一点。你要是仔细点会发现,公司里最拼的是90后;捐款最积极的也是90后,这种时候,哪里看得出90后有一点点丧的基因?
所以不要执着于丧文化本身,而是帮年轻人去释放,释放他们的压力,释放他们的爱心,释放他们本身燃动的心。
2、积极还是颓废不重要,重要的是艺术感
有人说现在的90后好颓废啊,他们连JohnCornella的漫画都能接受,还看得津津有味,大众传播又不能以这种路数去玩儿,实在是拿这群变态佬没办法啊。
你又错了,我想说的是,积极还是颓废不重要,重要的是艺术感。试想JohnCornella的漫画要是脱离了他奇思妙想的脑洞以及艺术感,只剩下颓废的躯壳,那么这不过就是一部掩埋在大众中的18禁漫画罢了。
反过来,腾讯视频的“点亮地球一起燃”活动,就是将艺术感融入到了社交媒体营销中去。看着被点亮的热气球缓缓升空,心里所有的小确幸都被点燃了。谁说两眼冒火,和人干一架才叫燃呢。我们燃起的可以是内心的幸福感。
90后喜欢有艺术感的东西,只要艺术大展一开,往往就是一票难求,如果你有幸去逛过这些展,会发现在那儿看展的,年纪大的不多,个个都是初生牛犊的年轻人。
3、端着的还是不端着不重要,重要的是仪式感
在新媒体的大浪潮下,媒体和企业都从“教化读者”变成了“取悦读者”,流量导向的横行,使许多品牌知道再端着就是死,从而忘记了品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文化和调性。他们在取悦年轻人的时候,竭尽全力,但是他们忘记了“人们喜欢看小丑表演,却不会从小丑那里买东西。”
腾讯视频这次的“点亮地球一起燃”,可谓是很端着的一种做法了。没有段子,没有小鲜肉。就是和公益组织一起举办聚会,请一些KOL过来分享一下真实的想法。但是你有没有发现,无论是怎么样的活动,只有有仪式感的,才能得到年轻人的喜欢。你看啊,每年的“地球一小时”,还真有好多人把灯都关了一起参与呢是不?
乌托邦式的场地,围着篝火举办的分享会;赶在凌晨日出前点燃的热气球,接连飘向高空,这就是满满的仪式感。可能人类的基因里,对于规则、整齐、仪式感,还是有着一种本能的渴望在吧。
表面上,腾讯视频的“点亮地球一起燃”,看似是一场腾讯视频用“燃”精神涤荡“丧文化”的战役,而背后的,却是对于90后心态的深入洞察。
释放感、艺术感、仪式感,腾讯视频抓住了在“燃文化”与“丧文化”之下,更加本质的东西。愿这个世界少一点跟风、哗众取宠的案例。多一点这样回归洞察、回归人性、回归品牌本质的案例。所以说到底吧,
你之所以觉得年轻人矛盾
是因为你还没真正读懂年轻人